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EMBA」標籤的文章

[轉貼]顧客抱怨怎麼辦

顧客抱怨怎麼辦  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過去有人說,一個不滿意的顧客會告訴至少十三個人。在今天這個網路的時代,這個數字恐怕至少要再乘以一百倍了。 因此,服務修復(service recovery),也就是修補顧客服務的疏失,對企業來說便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。很多企業認為服務修復是第一線人員的工作,對顧客道歉或補償之後,事情就解決了。事實上,這麼做只是治標不治本,它無法保證失誤不再發生。 米其(Stefan Michel)等學者,最近在企業洞察雜誌(Business Insight)上指出,企業應該把服務修復當成一項任務,由顧客、主管及一線人員三方來共同完成。對於顧客來說,抱怨往往來自沒有被合理的對待。服務修復的重點就在於,重新建立起顧客內心的公平正義;主管的職責則是從失誤中學習,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;至於一線人員若能提供顧客期待的服務,工作滿意也會相對提高。 根據米其等學者的研究發現,顧客抱怨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整合三方的資訊,從顧客身上搜隻更多的資訊、讓公司上下了解顧客問題,並採取更好的做法解決問題。該研究提供五個策略: □建立「服務邏輯」(service logic)。說明為什麼公司要提供這些服務,以及如何提供服務。它必須整合以下三個重點: ◆顧客想要完成什麼?為什麼? ◆服務如何產生?為什麼? ◆員工如何提供服務?為什麼? TNT NV是荷蘭一家全球性運輸公司,為了在成熟的市場中成長,它發展出自己的服務邏輯。它從顧客觀點描繪出服務程序與服務修復藍圖。譬如,過去當司機發現運送時間晚了,必須打電話回管控中心,管控中心再打電話給客服中心,再由客服中心人員通知顧客。顧客接到電話往往早已收到貨物,讓顧客不勝其擾。有了這套服務邏輯之後,司機可以直接與顧客聯繫,顧客也喜歡直接與司機建立關係。 □讓顧客服務成功的案例受到重視。企業可以透過內部刊物、內部網路與訓練課程,分享成功案例,強化企業價值與文化。新加坡航空就利用內部刊物,宣傳員工的傑出服務和服務修復案例。如果客服人員了解,他們的目標與企業重視的價值一致,他們會更願意為客服的失誤付出心力。 □提供客服人員足夠的自由。 要處理顧客抱怨的問題,客服人員必須有更多的自主權。麗池飯店就提供一線人員最高二千美元的額度,彌補不滿的顧客。 □搜集資訊並讓企業上下充份了解。企業應該搜集、儲存各種顧客意見,並讓全體員工容易取得相關資訊...

[轉貼]創造急迫感

創造急迫感  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/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嚷著要減重好幾年,卻沒有明顯效果。直到某次健康檢查時,知道自己某項數字已經是紅字,健康亮起紅燈,於是兩個月內立刻變得輕盈。 這就是急迫感的威力。 公司裡,很可能也有同樣的境況。高階團隊思考了公司的未來,以及目前面臨的態勢,覺得公司應該要變。 也許是組織應該更靈活一點,也許是新產品速度應該快一點,也許是員工應該更顧客導向一點。 但是,過去很多次經驗顯示,推動一項新制度或做法時,總很難讓公司上下動起來。 變革管理大師科特(John Kotter)說,問題的關鍵就在於:急迫感不夠。 看看辦公室四周,公司其實已經面臨市場佔有率受侵蝕,利潤下滑的危機,但是辦公室是否仍然華麗氣派,嗅不出一點激烈競爭的氣息、殘酷市場的氛圍? (想像某競爭者的辦公室,別人也許牆上貼滿客戶意見、自己產品和競爭者產品的比較照片,戰鼓隆隆……。) 再看看會議中,各單位主管在發言時,是否仍然照著自己的邏輯和腳步,顧客的挫折和焦慮,一點都沒有在裡面反映出來? (真是遙遠的戰場,寧靜的家園!) 「領導人的變革法則」一書作者、哈佛商學院教授科特指出,要在公司裡燃起急迫感,創造強大的變革動力,策略應該是:說之以理,加上動之以情。 也就是說,不只是拿出數據、資料,還要加上沒有修飾過的事實,例如顧客的憤怒,來和內部分享。另外,要學習和危機做朋友,不要理所當然地把危機視為敵人。因為恰當的危機,會讓員工更有急迫感,更能加緊腳步。 此外,在每個會議、談話中,都要展現你對變革的急迫感。排除比較不重要的工作,把這個新制度、新做法的相關行動,排進你的行事曆,讓其他人也感染這種急迫感(見第267期第六六頁)。 引燃變革的動力之後,要走過變革的旅程,不能只是靠熱情支撐。譯自史隆管理評論的「變革要多管齊下」一文,資深顧問告訴我們,變革除了靠個人的熱情,還需要有社會性的(例如同儕的壓力),以及結構性的激勵(例如獎酬制度)。在各種激勵和誘因的配合下,才能讓變革持續進展(見第267期第七八頁)。 從這個角度來講,也許不景氣來得正是時候。它逼迫我們現在就必須變。不是明年農曆年後,不是等我們完成手上這個專案後,而是現在。  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7期(2008年11月出版)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emba.com.tw/ShowArticleCon.asp?...

[轉貼]有趣的計算

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、B、C、D……X、Y、Z這26個英文字母,分别等於百分之1、2、3、4……24、25、26這26個數值,那麼我們就能得出如下有趣的結論。 Hard work(努力工作) H+A+R+D+W+O+R+K= 8+1+18+4+23+15+18+11=98% Knowledge(知識) K+N+O+W+L+E+D+G+E= 11+14+15+23+12+5+4+7+5=96% Love(愛情) L+O+V+E=12+5+22+5=54% Luck(好運) L+U+C+K=12+21+3+11=47% 這些我們通常非常看重的東西都不是最圓滿的,雖然它們非常重要,那麼,究竟什麼能使得生活變的圓滿? 是Money(金錢)嗎? M+O+N+E+Y=13+15+14+5+25=72% 是Leadership(領導力)嗎? L+E+A+D+E+R+S+H+I+P= 12+5+1+4+5+18+19+9+16=89% 是Sex(性)嗎? S+E+X=19+24+5=48% 那麼,什麼能使生活變成100%的圓滿呢? 答案是:Attitude(心態) A+T+T+I+T+U+D+E= 1+20+20+9+20+21+4+5=100% 正是我們對待工作、生活的態度能够使我們的生活達到100%的圓滿!

[轉貼]壞年冬下的好機會

壞年冬下的好機會  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不景氣迫使消費者做出選擇,突然間,出去吃飯、遠途開車,甚至早上來杯咖啡,都需要思考必要性。 艾莫里大學行銷教授夏哈(Reshma Shah)觀察到,過去幾個月來,消費者的行為因為不景氣而產生改變。舉例而言,加油站附設的便利商店營收下降,因為不少消費者在加油時,已經覺得花了太多錢,不會想要再走進便利商店買東西。 夏哈於艾莫里大學的網路週刊Knowledge@Emory指出,面對消費者的改變,公司最不能做的就是直覺反應。為了抵抗進帳減少,裁員、沒系統地關閉店面、停止打廣告等,都是很常見的措施。這些行為會對公司產生深遠的影響,或許一時可以撐過難關,未來卻有大麻煩。 夏哈建議,公司應該做的是,進行內部大掃除,尋找出更有效率的做法。以高價位的咖啡店來說,來店的人數可能會減少,但是已經上門的人,卻可能會待久一點,例如為了節省油錢,既然已經到了咖啡店,就多約一個人見面談事情。顧客在店面待得越久,消費的金額也越可能增加。 所以,高價位的咖啡店應該把店內環境盡可能安排得很舒適,包括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等,給予上門的顧客說服自己消費的好藉口。夏哈說:「身為賣家,如果有什麼可以做的,能夠確保顧客持續上門,那就去做。」 長期來看,公司甚至可以將對抗不景氣的機制放到組織結構裡。夏哈分析,美國連鎖服飾店蓋普(Gap),多年來一直成功使用大小通吃的抗不景氣策略。 蓋普品牌的目標顧客是中上階層的消費者,公司發現往上跟往下走都還有市場,所以為往上的市場開創了Banana Republic連鎖服飾店,也為往下的市場開創了Old Navy連鎖服飾店,等於買了一張不景氣的保單。 不景氣時,不願意花二十五美元在蓋普買一條皮帶的消費者,可能會到Old Navy買一條十二美元的皮帶。公司三個品牌訂定的價位不同,當消費者鬆緊自己的荷包時,會在這三個價位點上下移動,一方面減少顧客外流,一方面減少蓋普為了抓住顧客大打折扣,結果傷了品牌價值的情形。 夏哈提醒,不景氣對不同的產品產生不同的影響,公司必須就自己的產品屬性思考策略。像高價的跑車,買氣基本上不隨景氣波動,因為原本的購買者即使在不景氣時,還是有充裕的金錢可供消費。然而,高價的午餐飯盒就不同了,不僅許多原本的購買者能夠支配的金錢因不景氣大減,而且跟跑車不同的是,這種產品是短暫性的,消費者比較會選擇割捨「用了就沒了」的享受...

[轉貼]透明化不等於信任

透明化不等於信任(Web Only)  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顧客、員工、供應商和股東,全部都是公司的重要關係人,公司的成敗與他們是否信任公司息息相關。 哈佛商學院的企管教授馬哈特拉(Deepak Malhotra)等人,進行了一項研究,希望了解如何才能讓這四大重要關係人更加信任公司。研究結果顯示,資訊透明化被過於強調,其實對所有重要關係人而言,資訊透明化跟信任不見得必然相關。 今年夏季號的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(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)刊出了這項研究結果。馬哈特拉等人以德國的保時捷汽車公司為例,說明這點發現。 德國從二○○一年開始,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公佈財務季報,一直到今天,保時捷都拒絕配合這項新規定。這項規定原意是讓公司更透明化,但是保時捷認為,季報的數字是短期結果,加上汽車業具高度週期性,公佈季報可能會誤導大眾,所以只願意公佈半年跟全年的財報。 這條新聞一出,一個半月的時間裡,保時捷的股價跌掉了四成。之後公司以實際成績讓股價回溫,至今年年都創新高。結果,表面上保時捷沒有其他上市公司透明化,但是不只投資人相信公司,顧客也相信公司,在其他汽車公司的利潤往下滑的此時,保時捷的利潤卻持續上升。 馬哈特拉等人的研究還發現,公司想要獲得重要關係人的信任,只有誠實並不足夠,還要讓他們覺得,公司真的替他們著想。回收瑕疪產品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例子,當市面上出現公司的瑕疵產品時,消費者可能變得不相信公司,也可能反而更相信公司,結果端賴消費者覺得,公司在不在乎他們的權益。 一九九九年,在比利時跟法國,總共有二百四十位民眾,可能因為喝了可口可樂而腸胃不適。即使當時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,可口可樂就是致病原因,但是可口可樂立刻決定,在歐洲全面回收一千七百萬箱的產品,那是可口可樂最大規模的一次回收行動。 當時可口可樂公開表示,公司的成功來自顧客對產品的信任,因此確保產品品質是公司的最高準則。可口可樂立刻道歉,並且找出可能的品管問題,還支付生病民眾的醫藥費。後來的調查證明,民眾的腸胃不適並非由可口可樂引起。 在事件發生不到二個月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,可口可樂在比利時的核心顧客群,購買產品的意願跟事件發生前一樣高。事件發生之後三年,比利時的可口可樂銷售成績還創下紀錄。 這個實例說明了,光誠實並不夠(公司只宣佈還沒有證據顯示產品有瑕疵),公司真的替顧客著想(先進行產...

[轉貼] 業務人員何處尋?

業務人員何處尋?(Web Only)  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成功的業務人員都有輝煌歷史,對嗎? 銷售管理顧問波特(Glenn D. Porter)近日在富比士雜誌指出,他的老闆麥克一定持反對意見。麥克衡量業務人員已有二十年的歷史,目前在紐澤西州帶領一個六十人的部門。他在聘任業務人員時是不看履歷表的,他看的是這個人的質素,其中包括同理心、毅力、幽默感、動力、常識,以及如何處理被拒絕等等。 他認為一個人的經驗只能到某個程度,原因有二:一、如果這個人這麼會賣東西,他的前老闆怎麼會讓他走;二、某些經驗是無法轉移的。某個人幾個月的時間銷售一樣東西,卻不一定可以在幾個月銷售很多東西。或者,給你名單去賣東西,可能自己打銷售電話的結果淒慘無比。 麥克的聘任程序從電話開始。因為銷售人員必需懂得如何應付電話,如果一個人在電話上無法聊天,就沒有必須把他請進來。 真的面試時,麥克會丟許多選擇題。譬如:什麼是銷售程序中最重要的元素?A合作;B潛在顧客是否瞄準;C簡報;D結案。多數人的答案是D。這個答案是錯的。麥克希望業務人員會問顧客很多問題,了解顧客實際的需要;他希望業務人員一開始便了解顧客的預算能不能付擔。對麥克來說,顧客是否瞄準才是關鍵,顧客對了,才會結案。所以答案是B。 文章來源:EMBA網站(2008年9月)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emba.com.tw/ShowArticleCon.asp?artid=6769

[轉貼] 危機變成轉機

危機變成轉機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三年前的新力(Sony),營收狀況不佳、管理人才不足、純益率掉到僅剩一.二%,公司因此決定來場大變革,由當時新力美國的CEO史川格(Howard Stringer),升任新力CEO的職務。 現在的新力,營收跟利潤齊步成長。在外籍CEO的帶領下,這家深具代表性的日本企業,從危機中看到了初步的轉機。 富比士雜誌(Forbes)報導,史川格在接下新力CEO的職務後,並沒有假裝自己知道該怎麼做,但是他知道要如何找幫手。 在展開行動之前,史川格先研讀了「誰說大象不會跳舞?」(Who Says Elephants Can’t Dance?)一書。這本書是描述IBM前CEO葛斯納(Louis Gerstner),如何成功扭轉公司劣勢,反敗為勝的歷程。 當時葛斯納接手的IBM,是一家恐龍級的大企業,跟史川格所接手的新力類似。史川格覺得,IBM是新力可以學習的成功例子,因此他請求葛斯納收他為徒弟。 一開始葛斯納拒絕他,後來史川格親自到葛斯納家,手裡拿著做滿筆記的「誰說大象不會跳舞?」一書,才讓葛斯納點頭答應,擔任他的個人顧問。他是葛斯納至今唯一收過的徒弟。 有了計畫範本,加上葛斯納的協助,史川格開始趁著危機,改革過去不可能被撼動的積習。新力創立於一九四六年,一直以來,各部門都死守自己的疆土,部門主管之間甚至不交談。史川格希望公司改變成共同打擊對手,而非自家人彼此競爭。 這個改變在今年有了雛形。隨著高畫質電影問市後,由於影片包含豐富資訊,一般的DVD碟片無法容納,家電製造公司紛紛推出新一代的科技。新力推出了Blu-ray,東芝(Toshiba)則推出HD-DVD,兩家公司陷入搶奪標準系統之爭。 為了贏得這場重要戰役,新力決定在電玩遊戲機裡,附上一片電影DVD,以鼓勵消費者在遊戲機上看電影,進而習慣使用新力的新系統。公司後來選定旗下電影公司的熱門影片「蜘蛛人」第三集,在五十萬台遊戲機中全都附上這部電影。 過去,新力的消費電子部門根本不會跟電影部門溝通,這次卻在史川格親自打電話下促成合作。今年二月,東芝宣佈停止研發HD-DVD系統,新力成功獲得了市場主導權。 事實上,史川格跟當年的葛斯納真的有不少相同的地方。葛斯納在入主IBM之前,是在食品及煙草公司工作,而史川格在一九九七年成為新力總裁之前,是一名電視製作人。他們雖然不是業界老手,但是都在身邊放滿了...

[轉貼] 習慣

習慣  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/文 「不只是告訴我們成功的案例,也告訴我們一些失敗的案例吧!」有些讀者這麼說。因此,延續上期分享迪士尼公司偏離核心價值與顧客,因而學到的教訓,這期我們要介紹昇陽電腦公司的一個創新失敗的案例。 這個專案名叫Sun Ray,是一九九九年,昇陽電腦寄望要一舉打破微軟主宰的個人電腦慣性,而推出的低價電腦。它的技術讓很多人大為激賞,但是九年來的市場銷售量,卻不到它原本預期一年內應該達到的目標。 是什麼造成了它的失敗?深入參與專案的前任高階主管和顧問分析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,前一個相關專案JavaStation的失敗,造成公司裡,瀰漫著一股失敗的創傷。這種創傷對相關人員造成了微妙的影響,大家沒有說出口,但是其實心裡已經對於新專案會不會成功產生懷疑。 顧問指出,很少人注意到,重大創新失敗後,一個企業在情緒方面所付出的成本極大。此外,創新失敗的低氣壓,很可能會一直籠罩著整個企業,間接妨礙下一個相關的創新。換句話說,在這種環境下,Sun Ray電腦還沒有推出,就已經註定失敗了(見第265期第九四頁)。 因為公司裡,大家已經習慣了失敗。 這正是習慣的威力。在最近剛剛出版的一本新書「習慣」(Habit)裡,作者指出,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類行為,是由無意識的腦部活動所掌控。只有在碰上新奇或特殊的狀況,指揮的腦袋才會出現。回想一下,當我們走進超級市場,是不是無意識地就會沿著固定的動線行走?然後習慣性地走到某幾個區,順手拿下某幾個品牌的產品?是習慣,在決定我們的購買決策。 因此,顧問指出,如果顧客已經成為你的顧客,盡量不要驚動他指揮的腦袋,而讓他自動、習慣地購買你的產品,讓他很難「戒掉」你(套一句電影「斷背山」的名言)。但如果他不是你的顧客,則要設法打破他現有習慣,啟動那指揮的腦袋,有意識地思考你和競爭者的產品(見第265期第一○六頁)。 在人才管理方面,很多公司花心力爭奪人才,但進了公司後,卻沒有投入心思促進他們成長,設法提高績效。 管理顧問指出,在人才管理的各層面中,連結(connect)是最重要,也是企業最弱的層面。其中,有三個很重要的連結:讓人員與目的連結,認同公司使命,產生驅動力;讓人員和人員連結,強化他的歸屬感;讓人員和資源連結,協助他達成目標(見第265期第六二頁)。 當這些連結到位,也許成功就會成為一種習慣。 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5期(...

[轉貼] 跟供應商好好合作

跟供應商好好合作(Web Only) EMBA雜誌編輯部/文 1.讓供應商進入狀況。為供應商做簡報,讓他們知道公司要什麼、何時要,以及願意支付多少錢。 2.讓供應商知道誰才是主控者。不要混淆了供應商跟朋友的關係,如此一來公司該做的要求才不會心軟,而且當問題出現時,也才能在商言商,沒有徒增的情緒困擾。 3.讓供應商戰戰兢兢。促使供應商保持最佳狀況,市場會改變、新的供應商會出現、價格會調整,因為這些變動因素,公司每年至少應該評估一次,目前的供應商跟其他供應商比較之下是好是壞。 4.善用供應商的知識。每年都請供應商提供業界最新的情況,或者詢問他們,公司所提供的產品,是否需要根據業界的發展調整,以及他們有沒有其他的建議。 5.以量議價。詢問其他部門或同事需不需要同一家供應商,如果可以,整合後才一起向一家供應商下單,可以以量議價。這麼做還有一個可能的附帶好處,就是原本的採購事宜轉由其他同事一起負責。 6.認識供應商公司的不同人。不要永遠只跟供應商裡的一個特定人接觸,否則當他放假、請假或者辭職時,都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作。 7.關係是雙向的。 如果供應商做得很好,公司不要吝嗇給予他們獎勵。 來源:今日管理雜誌(Management Today) 網址:http://www.emba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