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轉貼]透明化不等於信任

透明化不等於信任(Web Only)

 
EMBA雜誌編輯部/文

顧客、員工、供應商和股東,全部都是公司的重要關係人,公司的成敗與他們是否信任公司息息相關。

哈佛商學院的企管教授馬哈特拉(Deepak Malhotra)等人,進行了一項研究,希望了解如何才能讓這四大重要關係人更加信任公司。研究結果顯示,資訊透明化被過於強調,其實對所有重要關係人而言,資訊透明化跟信任不見得必然相關。

今年夏季號的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(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)刊出了這項研究結果。馬哈特拉等人以德國的保時捷汽車公司為例,說明這點發現。

德國從二○○一年開始,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公佈財務季報,一直到今天,保時捷都拒絕配合這項新規定。這項規定原意是讓公司更透明化,但是保時捷認為,季報的數字是短期結果,加上汽車業具高度週期性,公佈季報可能會誤導大眾,所以只願意公佈半年跟全年的財報。

這條新聞一出,一個半月的時間裡,保時捷的股價跌掉了四成。之後公司以實際成績讓股價回溫,至今年年都創新高。結果,表面上保時捷沒有其他上市公司透明化,但是不只投資人相信公司,顧客也相信公司,在其他汽車公司的利潤往下滑的此時,保時捷的利潤卻持續上升。

馬哈特拉等人的研究還發現,公司想要獲得重要關係人的信任,只有誠實並不足夠,還要讓他們覺得,公司真的替他們著想。回收瑕疪產品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例子,當市面上出現公司的瑕疵產品時,消費者可能變得不相信公司,也可能反而更相信公司,結果端賴消費者覺得,公司在不在乎他們的權益。

一九九九年,在比利時跟法國,總共有二百四十位民眾,可能因為喝了可口可樂而腸胃不適。即使當時沒有明顯的證據顯示,可口可樂就是致病原因,但是可口可樂立刻決定,在歐洲全面回收一千七百萬箱的產品,那是可口可樂最大規模的一次回收行動。

當時可口可樂公開表示,公司的成功來自顧客對產品的信任,因此確保產品品質是公司的最高準則。可口可樂立刻道歉,並且找出可能的品管問題,還支付生病民眾的醫藥費。後來的調查證明,民眾的腸胃不適並非由可口可樂引起。

在事件發生不到二個月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,可口可樂在比利時的核心顧客群,購買產品的意願跟事件發生前一樣高。事件發生之後三年,比利時的可口可樂銷售成績還創下紀錄。

這個實例說明了,光誠實並不夠(公司只宣佈還沒有證據顯示產品有瑕疵),公司真的替顧客著想(先進行產品回收,以免可能造成更多人受害),才能贏得信任,讓顧客說一聲:「我,相信你們!」


文章來源:EMBA網站(2008年9月)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emba.com.tw/ShowArticleCon.asp?artid=6765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